以太网UDP通信

yummy 阅读:192 2024-05-20 22:55:24 评论:0

以太网UDP测试实验

1. 以太网UDP通信原理

以太网UDP通信原理涉及数据的封装、传输、解封装这三个基本步骤,在以太网框架下利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以下是UDP通信的核心原理简述:

数据封装:应用层数据首先被传送到传输层。在传输层,数据被封装成UDP数据报,每个UDP数据报包含一个8字节的头部,头部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长度和校验和字段。校验和用于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然后,UDP数据报被传递到网络层。

网络层处理:在网络层,UDP数据报被进一步封装到IP数据包中。IP数据包包括IP头和数据部分(即UDP数据报)。IP头包含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及其他信息,用于数据包的路由和传输。

以太网帧封装:在链路层,IP数据包被封装成以太网帧。以太网帧包括帧头(含源和目标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数据部分(IP数据包)和帧尾(通常是一个帧检验序列,用于错误检测)。

数据发送:以太网帧通过物理媒介(如双绞线、光纤等)发送到目标机器的网络接口。

数据接收和解封装:接收方的网络接口接收到以太网帧后,会按相反顺序逐层解封装:首先检查帧检验序列,然后根据帧头的目标MAC地址确定数据是否属于该机器,接着提取出IP数据包,进一步解析IP头以得到UDP数据报,最后将数据报交给指定的端口处理。

数据处理:接收方的应用程序通过UDP指定的目的端口号接收和处理数据。

1.1以太网UDP通信的协议及其特点

UDP是一种简单的传输层协议,定义在OSI模型的第四层,与TCP协议相对应。其特点包括:

无连接:UDP不需要在数据传输前建立连接,可以直接发送数据包。

不可靠性:它不保证数据包的到达顺序、完整性或者是否到达,因此如果数据包丢失,UDP不会尝试重新发送。

低延迟:由于不需要连接建立和数据确认过程,所以UDP的通信延迟比TCP低。

头部开销小:相比TCP,UDP的头部更小(只有8字节),数据传输效率较高。

在以太网中使用UDP进行通信时,数据包将携带以下信息:

源端口和目标端口:分别代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通信端口。

长度:包括UDP头部和数据载荷的总长度。

校验和: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图片1.png 

1.2  IP协议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层协议,它为数据包交换网络中的设备提供寻址和路由。IP协议使得网络上的设备能够通过地址找到对方,并确保数据能够按照确定的路径从源头传送到目的地。

主要功能

寻址和标识:IP协议定义了一套唯一的地址系统(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每一个设备。

数据封装:将传输层的数据(如TCP/UDP数据段)封装到IP数据包中。

路由和转发:IP协议通过路由过程确定数据包从源地到目的地的路径,并在各个网络节点上执行转发决策。

分片和重组:在必要时,IP协议可以将大的数据包分割成较小的片段,在接收端重组这些片段以恢复原始数据包。

版本

IPv4:最广泛使用的版本,提供约43亿个唯一地址。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扩展,IPv4地址已趋于枯竭。

IPv6:为了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IPv6被设计出来,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2 的128次方个地址)。

数据包结构

IP数据包主要包括两部分:头部和数据。

IPv4头部典型长度为20到60字节,包含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TTL)、协议、头部校验和等字段。

IPv6头部固定长度为40字节,包含源地址、目标地址、流标签、载荷长度、下一个头部、跃限等字段。

路由过程

路由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其中记录了到达不同目标IP地址的路径信息。

决策: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检查其目标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决定该数据包应该被发送到哪个接口或下一个跳跃点。

转发:数据包根据决策进行转发,直到达到最终目的地。

图片2.png 

 

2. 实验任务

上位机通过网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给 FPGA,FPGA 通过 PL 端以太网接口接收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完成以太网 UDP 数据的环回。

3. 程序设计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xn--zqqs03dbu6a.cn/?id=60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